入职登记表不具备劳动合同构成要件,劳动者诉请支付二倍工资依法获支持||福州律师蔡思斌提示
入职登记表不具备劳动合同构成要件,劳动者诉请支付二倍工资依法获支持||福州律师蔡思斌提示 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有“劳动合同”名称,也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必须采取特定的形式,而入职登记表、聘用通知书、员工登记表等能否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纠纷案,法院认为入职登记 [...]
入职登记表不具备劳动合同构成要件,劳动者诉请支付二倍工资依法获支持||福州律师蔡思斌提示 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有“劳动合同”名称,也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必须采取特定的形式,而入职登记表、聘用通知书、员工登记表等能否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纠纷案,法院认为入职登记 [...]
以微信方式签订合同的纠纷管辖确定||福州律师推荐 【案情】 陈某在赖某处购买LV背包和钱包各一个,双方通过微信方式达成协议,收货地点为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民族路某号。陈某通过支付宝向赖某支付了货款。因赖某未如约发货,陈某诉至法院要求赖某退款。赖某对本案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在当事人间无约定管辖的情况下,本案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管辖。 福州律 [...]
已辞职两个月,咋又遭“开除”? 法院:用人单位开除决定无效,判支付延期风险金||福州公司法务律师提示 江苏省南通市一商业银行小企业客户部总经理助理沈某在已辞职近两个月后,竟然又收到了单位关于自己因工作不尽职,给予开除处理并扣除延期风险金的决定。为此,他提起了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作出处分决定无效,银行支付5.8万元延期支付风险金的裁决。对此,银行不服, [...]
股东会决议能否作为股东变更登记的依据||福州公司法律师推荐 【案情】 费某与纪某系A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其中费某占40%的股权,纪某占60%的股权,纪某系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6年5月12日,A公司召开股东会,作出股东会决议,决议内容为:一、鉴于费某未履行股东出资义务,且多次通知其召开股东会议,其并未参加,即日起解除股东资格;二、费某所占公司40 [...]
公司是否可以处理股东个人财产||福州公司法律师分享 涉案商铺系X福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覃某革和李某才个人所有,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向其交付租金。理由是:覃某革系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故其公司有权作为原告向法院起诉。日前,广西上林县法院审理了此案,裁定驳回原告X福某公司的起诉。 福州公司法务律师推荐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 2013年5月13日, [...]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是否自然终止||福州律师蔡思斌分享 【案情】 女职工陈某与用人单位于2012年1月3日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依法为陈某购买社会保险。陈某于2015年10月17日达到50岁,但不能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也没有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仍继续向陈某支付报酬。陈某于2016年7月31日收到用人单位要求解除用工 [...]
劳动关系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分配||福州律师蔡思斌分享 裁判要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未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出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应承担赔偿责任,归责时应采用过错原则,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后果。 【案情】 2007年11月,李某入职金海能国际机电设备(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能公司)。2014年8月,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 [...]
仅以末位淘汰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违法||福州劳动法律师蔡思斌提示 裁判要旨 用人单位仅以“末位淘汰”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缺乏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案情】 2014年3月,原告彭勃进入被告重庆尚盟宏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盟公司)任招商部招商专员,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2016年2月,尚 [...]
员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受工伤,但一直未办理退休手续,是否有权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福州劳动法律师福州公司法务律师福州律师蔡思斌分享 【裁判要旨】:梅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劳动关系根据法律规定终止,但其未能办理退休手续并不享有养老待遇,仍需通过劳动获得生活来源,故北京某公司应当向梅某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案情简介】 &n [...]
【案情】 2015年,56岁的常某被招聘至某绿化公司,担任道路养护工。在一次清扫作业中,常某被路过的卡车撞倒后身亡。常某的配偶及子女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常某与绿化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赔偿。绿化公司辩称,其招用常某时,常某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双方之间应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分歧】 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是否能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