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转移财产能有多离谱,本案让你难以想象!南京一对夫妻离婚闹上法庭,男方一口咬定女方要分的1400万“替人炒股亏光了”。亏损金额和夫妻共同财产相差无几,摆明是男方量身定做的剧本。但魔幻的是,一、二审法院居然信了男方这套鬼话,认为女方关于男方擅自处分并转移财产的说法证据不足!女方足足硬刚五年,并得到检察院的助力,最终才撕开这场漏洞百出的共同财产消失内幕,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2019年,林梅以李杰家暴为由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院,要求离婚并分割夫妻财产,其中包含男方名下的500万存款和900万股权转让款共计1400多万。没想到,庭审中李杰掏出5份代客理财协议卖惨,称自己帮人炒股给人家亏了1400万,为体现担当,自己在诉讼期间已将名下1400万元全部赔付给客户了,现已身无分文。

女方一听就炸了,男方摆明了把她当傻子,全部身家就这笔钱,她要分割1400万,男方就亏了1400万,以致一分钱分不着,哪里有这么凑巧的事情?而且两人分居后才签的代客理财协议,没到期就结算,显然是提前准备好的虚假协议,目的是转移财产!离谱的是,如此拙劣、漏洞百出的手法,一二审法院竟都听信了男方的苦情戏,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女方诉请。

三年追款未果,2021年,林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申请监督,转机终于来了。检察院对李杰如何签订理财协议、如何操作理财、亏损如何产生、如何弥补亏损等进行了实质审查,最终发现了几大疑点。

一是签订时间,处于夫妻关系恶化期。面对丰厚家底,一方预判到双方会走向离婚从而提前转移财产是很有可能的。

二是签订对象,李杰是与案外人王佳签订的委托理财协议,而此人有多年的炒股等理财经验,李杰却毫无证券从业经验。一个炒股老手会委托无经验小白理财吗?又在协议未到期时便结算,显然不合常理。

三是签订细节,李杰对王佳的资金来源、账户密码、资金的交接情形和协议到期后的交割回收等情况一问三不知。

四是追认情况,如此巨额亏损,女方毫不知情,事后也并未追认,也就是说男方是单方面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了他个人造成的这笔亏损,女方当然有权要求返还。

2022年,南京市检察院向法院提出抗诉,后中院指令一审法院再审本案,但再审竟然又维持了原一审判决,这实在是有些睁眼说瞎话了。不得已,林梅又再向中院提起上诉,这才终于迎来了反转。

2024年,二审法院认定案涉1400余万元当属夫妻共同财产,李杰婚内形成的理财投资亏损属其个人债务,李杰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其个人债务,林梅有权要求其返还相应款项。判决生效后,双方签订了偿还协议,约定在两年时间内李杰偿还林梅700余万元。

这是时长五年的拉锯战,本案历经一审、再审、监督抗诉、再次一审、上诉,林梅的坚持终于换来成果,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笔财产,真真不容易。

蔡律师认为,男方这种转移财产手段非常低端。猜测事实真相应该是近几年股市行情差,确实有人亏了不少钱。而男方为转移财产,特意找到一个这几年间炒股亏损金额与夫妻共同财产差不多的职业炒股人士,双方共同配合签署虚假的理财协议,假称男方代人炒股,男方再以承担炒股亏损为由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殆尽,事后可再找对方将款项退回。如此男方空手套白羊,可凭空获得700万元收益。

这个套路其实一点都不复杂,都不需要明眼人,普通民众应该都可以看出这是套路,这是做局,这是欺诈。可惜,就这么套路粗暴而简单的案件取得了男方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二审法院甚至再审一审都能以女方直接指向虚假协议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女方的分割诉请。女方是通二次上诉翻案成功,但最终法院也才让女方分得一半的财产,表面上是公平,但实质还是不够公平,没有真正惩罚到男方。男方这种行为就是伪造证据恶意转移财产,依法完全可以让男方不分或者少分的,甚至还可以追究男方及第三人伪造证据的司法责任。可惜这一切并没有!

蔡律师最后再补充一点,这个案件要揪开男方作假其实还有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姑且不论检察院提出的几个疑点,男方如真实帮人炒股肯定存在交易记录,无论男方是在手机或电脑进行交易操作,券商交易软件服务器上都会有相应的记录,包括登录时段、登录手机或电脑的设备识别码及具体IP地址等。如此只要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要求证券公司提供特定证券交易账户的日常交易登录IP及设备识别码,真相则立马水落石出。